健忘搜索站

想搜索任何网站或相关讯息,请把该字眼填写在以下的空格上,然后按Search。
Custom Search

Sunday, May 30, 2010

卫塞节. 派系. 心经.

这个星期五,也就是前天,是卫塞节,是佛诞日。

欣赏着花车游行的当儿,嘴里还咬着肉块,那天和老婆一家人去吃火锅,什么肉都吃了。

健忘虽然学佛,呵呵~坦白说,我并没有持斋,五戒中也只守不杀生这一条,真是罪过。

不过跟着济公的说法,佛祖心中坐,酒肉穿肠过,心里有佛法,就是从内到外的修炼,吃斋吃肉,吃完不外是大出来的一堆排泄物,色的一种。

既然是色,不就是空么?

那又何需牵挂?

在佛教中,有三杀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不杀生不一定不吃肉,但有三种肉是不可以吃的,
1. 听见其肉的主人被杀
2. 看见其肉的主人被杀
3. 直接,你的要求杀了其肉的主人。

你吃这三杀肉,将导致见死不救和谋杀的怨恨,累积在受害者的阿赖耶识里,于是今后的生生世世,只要你碰上了转世以后的他,就会遭到报复。这种报复可以是轻微的,可以是严重的,就凭那怨恨的人心里是好是坏,你是加害人,没什么能做。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你老是看不顺眼,如果你心地不好,那这个人就遭殃了,呵呵!

佛陀的教诲是要我们从内到外的修行,明心见性,那才能把恩怨化解掉,即使在被动的情况下,你不能躲过对方的报复,但至少你知道这是自己惹回来的,还清以后,不会再想到怨怨相报。

如果我们无法控制外来的冲击,那就从内心做起吧?

好了,让我们回到佛教的传承上。

在佛教世界里有很多派系,从世尊涅磐以后,古代的上座部和大众部两大支部不断分裂增加出大大小小数十个派系,错综复杂,像蜘蛛丝一样难以简单化,但目前最接近我们的,基本上可以理解的有三个支脉:北传、南传和藏传。

在北传里头,据闻大大小小分出来的,有十个个主要的,比如净土、天台、法相、华严、禅、律、密等等,各有千秋,并同时存在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

南传就更复杂了,随着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和理解上的差别,派系更为复杂化,形形色色都有;

至于藏传,其实是印度佛教在末代时期融合社会,以及印度教的文化,而产生出来的密宗,传入西藏以后,再和当地文化相结合之后的新派系,主要分成黄、红、白、黑和花五教。

为什么那么复杂的?

因为当年佛陀为了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信徒的根性与智慧,传下了许多不同的法门,让他们以自己的程度去摸索领悟。 法门类类种种,有唯识的、有唯心的,当然,真理只有一个,但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个人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只是路程不同,包袱大小而已。

这些,都是因缘所致。

然而,孰真孰假,历史上已很难做到完整的考察,不过要切记在心的是,佛教是个承认神通,却不注重也不强调神通的宗教,在佛陀时代,神通不过是开悟时的副作用,对精进是没有显著用处的。因此,若要辨认真佛假佛,看看那些传教的,究竟是注重神通还是经律就知道了。

健忘一向来读的多是净土宗、禅宗和密宗的思想(其实读的也不多......),遵循大乘教法,崇拜四大菩萨 -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一般上,健忘每天都会有诵经的习惯(有时候怠惰时会空一、两天),所诵的经是观音菩萨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来可以安下不安的情绪,二来可以提醒自己有劣根性,三来能够祈福,四来可以增长智慧。

这心经, 是佛教的精髓之一,健忘从小就背诵,算一算,都有20年了,趁今年的卫塞(即使不是观音诞)和大家分享一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 碍 无 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最后的两段是最厉害的.....

般若心经是日密非常注重的经文。除了安心、增强信心、企福和领悟佛法之外,这段最短的经文,也常用来化解那些和灵界有关的问题。

不要误会,不是镇压或驱赶,而是开化和超度,心经的用意是化解涙气,对人如是,对其他世间有情如是,包括中阴身在内。因此,每当健忘出差或旅行,在一个人睡的酒店套房里,心里感到不舒服时,就会念这套经文。

甚至,在李居明的书中有提到,如果你买了新车,想保平安,可以拿一桶水,然后对着水颂念此经最后两段咒语达108遍,然后把水倒在车上每一处,就能够达到为车设立结界和开光的效果。结界,就是不让你的车扯上灵界......



Saturday, May 22, 2010

和医师的一席话

上一次去南华医院复诊,和中医师谈到了中西医的差别。

我的主治医师挺年轻的,平时不多话,这次倒说很多起来,我们谈到了中医和西医的结合与结构性。

健忘对他说,中医会比较抽象吧?

年轻医师即刻否认,他认为中医是具体的医疗体系,问题出在于以西医的角度来理解中医,那就变得抽象起来了。中国目前以中西合拼作为医学院的理论,是谈不上来的。

他说,表面上看起来是很堂皇的,但实际上的中西合拼,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这种做法会扼杀中医的强大功能,因为两种医术是源自于不同的医学理论和基础,合拼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医师主张中西医有别,不能合而为一,就好像写文一样,不能一半用英文写,一半用中文写,要不正篇文章便会不伦不类,表达出来的东西便很难被理解。

健忘想想,也对,中医讲究的是纵观,是全面性的一种医疗法,而西医探讨的是分析,属于集焦治疗的方式,两种方式根本就是不同平台上发展的技术,要融合,可能吗?

就好像把火车驾在马路上,行得通吗?原理上是不行的,那为何中国却好像在进行这方面的结合呢?

年轻医师的思想有些偏右,他认为是文化大革命那十年间毁掉了中国中医的两代交接,把旧有的原理废弃了,导致青黄不接的现象,续而无法把整套中医的医理整理起来,眼下唯有以西医为主干。

健忘大概知道文革带来的伤害,倒不知原来医学上也受到了如此严重的影响。

大马华裔社会现在才开始重视中医,会不会迟了呢?

到这里,我们的谈话就结束了,因为针灸的治疗已经开始,健忘腰背插了好几支针......

不过,其实健忘在这里还想介绍的是槟城的南华医院中医部,这是唯一在槟城容易找到的,专业训练出来的中医院,里头有分成很多科系,价格也比外头找医师便宜得多。

健忘的医药费,问诊、针灸、拔罐 到两帖中药,才RM21而已,第一天付费时还觉得真不可思议。医师说,弄这中医部起来的是个亿万富豪,钱对他来说没什么,这不过是行个方便,帮帮大众罢了。

有意思。

跌伤和一些医治了很久的慢性疾病,来到这里可以获得医疗援助,健忘在这里接受了大概8次的治疗,腰伤获得改善,由于因为得背着电脑上班和抱孩子的缘故,相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全康复,但健忘目前还是对这里的中医系统非常信任。

南华医院真的很有意思,这家不牟利的医院,尤其是中医部,帮了不少需要但并不富有人......
感恩啊!

以下是南华医院中医部的照片:

Sunday, May 9, 2010

发发牢骚的话~

前阵子面试了好几个人。

健忘年级不算大,终究面试过一些人,其实做工厂的都知道这是非常普遍的事,人来人往,今天这个上了班,明天那个辞了职,知道了就没什么。

5年前面试的大都是蓝领,这阵子面试的却是白领。

感觉上现在的年轻人有点奇怪,刚毕业就要求很高,做了一年的工,这边厢连自己的工作性质都还没搞清楚,那边厢要求的薪水是RM3000以上。

问题是,一部分的人很有个性,也有很随性的,呵呵!~ 好听点叫随性,不好听就叫懒散咯~

健忘不是很荷刻的人,不过实在接受不来。

记得几年前有一个很好笑的经验,有个染着一头金发的华裔少年来面试,看样子是刚毕业的新生代,当时健忘和同伴看着他,只是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的证书呢?”

他从书包里掏出一团皱皱的纸团,然后摆出一副天真笑容地把那纸团抛在桌上。

健忘和同伴都先是愣了一下,两个人对望了一眼,霎那间不知道要笑还是要气好,这个瓜,居然把证书当废纸搓成一团,放在书包里等虫咬。

这个社会是何等注重证书,不管是哪个层次的,都有其代表性。记得刚毕业出来找工作时,有个副总裁级的老板就对健忘说过:“证书就好像你的护照,当你要横渡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时,护照就是一种身份的证明。证书也一样,若你要找到一份高薪的白领工作,你必须要有个证明来让雇主辨认你的资格。”

这个是社会现实,事实上,大专资格和高中资格比较,学士学位和Diploma资格比较,大部分的对比是显著的,这些资格其实蕴含着一些不同阶级的训练,被训练出来的人,在想法、规划手法、处理事情的方式,包括信心、野心、目标方面等都会有所差异,这是健忘和内子工作多年来的观察所得。

当然,这当中和社会的眼光也是有关系的,这个健忘不多谈,一来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二来嘛~太罗嗦了。



然而,这个瓜连自己的证书都不珍惜,叫我怎么给他机会去处理公司的任务呢?如果他在负责公司事务时也是这般随随便便的话,那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干嘛要去担这种风险呢?结果这个瓜当然是被淘汰的。

这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前几个星期面试的,有好几个家伙,有些才做没两年工,出价却相当高,有些甚至高过做了好几年的旧人,看似一副学有所成的样子,履历表里写了一大堆学问,头头是道。

可是一问下去,纰漏来了,有些连自己写了些什么都不清楚,搞什么?拜托,即使要造假,至少也作作功课吧?连面试前的功课都省略,这不是浪费时间么?

不会就不会,会就是会,不会扮会,硬是为了那高薪,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到时弄出一窝泡泡来,叫谁收尾?

做人,还是脚踏实地好,你可以没有学历,可是不可以没有上进之心,要不就出不了头了;纵然你已经有了学历,也不代表你是万能的,很多工作经验是需要时间和努力去经营,透过认真体验来不断来增加自己的认知,才能变得更加成熟。


关键不是你读了多少书,考了多少张证书,重点是,你对自己有多尊重,对自己的未来有多看重,还有,对自己的生命有多少期待。

草草率率,过得了别人,总有一天,要过不了自己的。

曾经有个印裔面试者说,他在这个行业已经是达到了登峰造极,无所不知的程度,然而,只是普普通通一个问题即便语塞,半天说不出来。健忘后来忍不住亏了他几句,现在想来,话说得太满,就像翁大侠般把自己卡在半天,是不明智的做法哦!~

健忘想,我们做人就事,对该负责的,应该认真负责;对于不懂的事,也不好逞强,这些道理看起来容易明白,做起来不简单。健忘自己也不是什么精英,多少年来同样犯了不少错误,有些错,经历了才算明白,原来之前是幼稚的紧了。

以前我们那一代毕业时,正值大马经济的下坡路,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健忘的第一份工,才区区RM2000而已。那时候已经是欢天喜地得不得了,每天驾着老爸20多年前的老爷单车上班,日子省吃省穿,连续好几天工作到午夜都不会埋怨。

日子是挺不容易的,更不用说像现在的年轻人般,走几步嫌脚酸,读着大专便已经要家里给自己买名贵车子,买电脑要买昂贵兼名牌的电脑,手机要市场最流行的那种,凡事要和别人比较,尤其是花钱。只要父母没多给钱,就会埋怨记恨,以为自己是天底下最可怜的人似的。

伤脑筋,希望在读着这篇文章的你,不是这种人。


人生,就是这样,一些坏遭遇,亲身去体验是很辛苦的,若可以在做一些重要的事之前,好好地规划,思考一下该怎么去达到目标,可以省掉很多冤枉路。

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地去增进自己,就算失败了,被别人取笑都不打紧,我们有的是年轻和青春,输得起,被别人笑一下是不用切腹自尽的。

上了位,也不要高傲,因为越是把自己看得渺小,成长的空间会越大;越是自满的人,倒退的可能越大,不信?拿个瓶子,填满水以后会怎样?溢出来咯~这和自满的后果是不是很一样呢?

听起来有点儿闷和刺耳是吧?

没什么,不爽的话,就当健忘发发牢骚好了。

Tuesday, May 4, 2010

看了《叶问.2》的感觉

今天终于看了《叶问.2》。

只能说,新瓶装旧酒,但装得值回票价,装得无论是文戏,还是武戏,都那么地引人入胜,穷追猛打。

健忘看完,还是那一句,这是2010年度,最应该和值得去看的好片,《叶问.2》。


甄子丹的确像真子弹,虽然第二集和第一集比较,武打的部分少了,却更精华,可惜的是樊少皇这次没露任何身手,实在浪费了这么一个真枪实弹的武将。

焦头转向洪金宝饰演的洪镇南,这位洪拳的老师傅,霸气十足,在一起长大的七小福一众高手之中,洪金宝的强势从来无人能出其右,即使是成龙也难以匹比,那元华、元彪等就更不用说了。

预告片里的洪拳对咏春是多么让人期待的一幕,实际上,也丝毫不让人失望,两人的对打形成了一副绝妙的连环图,在两人对拆之间,出拳的速度和下盘的灵巧可说是近十年来鲜少有机会观赏的出色镜头之一,堪称一绝,和第一集中对战金山找的片段更胜一筹了。


健忘都喜欢这两幕,其实像这样的武打传奇片,武打的镜头贵精不贵多,导演倾向于品质多过量,一般上不容易做到,还好片中有甄洪两大高手助阵,把这一幕推向了高峰。

中华武术不仅仅是一套伤人的技术,与此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上的诠释,包含人体的美学以及人力上的逻辑运用,内外都附有艺术价值。

更重要的是,武术还是一套强身健体的体操,物理上是疏通筋骨,活络血脉;心理的哲学则是教我们与自然合一,渺化自我,培养所谓的武德。所谓,贵在中和,不争之争,确是武学上的精华,让戏里的叶问缓缓地,一字一句吐露出来,作为观众的健忘,居然没有迫不及待的不耐烦。

整部片最难能可贵的是拍摄手法,还有故事线路的混合,既缓慢又急促,怎么说呢?就是那种温火慢慢烧,沸水正在滚的感觉,明明知道整个故事老土得紧,却又不得不期待。

关键在甄子丹,冷静的外表,犀利的身手,敏捷的反应,所以啊!中华武术不是靠一副蛮力就行,还是得多多用脑力和观察力来取胜的。

甄子丹在第二集里演的叶问比第一集要踏实得多,一个顾家但有情有义的宅男,外表十足书生,打起来竟然可以以一当几十个武夫,毫发无伤。此外,叶问本身虽然好强,精于武术,可是他总是以理性牢控自己的非理性情绪,谦卑并给对手留一手的品德,也是角色上的一大卖点。不难看出,导演希望通过剧情的张力,还有讲故事的叙述方式,以不落庸俗的手笔把主角个性上更内在的剖析带出来。

那个年代,男人帮女人按摩腿部是鲜有的事儿,这年头,好男人不再是满脸鲜血的那种了。健忘很喜欢叶问最后一幕的两句话:
第一句,讲完了长篇大论,当主持问他还有什么要说时,叶问怔一怔,说:“就这样,没了。”  - 不为了塑造英雄而英雄。
第二句,当记者问叶问打胜以后,那一刻想最做什么时,他答:“想回家” - 就这么普通。

多么经典,顾家又能打的谦卑男人,比起狂妄好胜的逞强莽汉更能讨人欢喜,更加人性化,健忘虽然是男的,却也比较喜欢这种角色特性。


片中的叶问,纵然是传奇中的奇葩,但就算武功再怎么高强,同样需面对生活压力的煎熬,而非不食人间烟火。

健忘认为,能做到这一点,导演是成功的,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当你看一部传奇片,可以看到不觉得自己是在看这种片种时,那就表示,这部片子已经抛开了其原本背负的包袱了。不是吗?

除了这一点,健忘还读到了剧中不仅仅是在描述殖民时期的民族弱势,同时也在描述被殖民者悲哀的一面。香港人所拥有的自由民主全非必然的历史结果,而是经由历代人的牺牲与奋斗开创出来的,当你活在外人的统治之下时,民主与自由是可以全然不对称的,有钱有势和无权无势,根本是活在同一个地理范围内,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剧中的擂台尾段,眼见twister 面对强势攻击,洋人裁判团撤掉可以用腿攻击的做法可谓有你讲,没我讲,这自然也是殖民地的特点之一,活在这种环境中,被殖民者就是那么身不由己。

如果说,剧中战死的洪镇南代表的是民族骨气,那么,剧中的肥波反击正可诠释了港人对殖民势力的反扑,而叶问的挑战,则显示出大无畏精神的争取。

如此深入简出,不喧哗,不造作。

这部,不只是一部武打传奇片。
健忘想,还是那一句,这是一部新瓶装旧酒的片子,但把酒的味道装成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滋味。不尝尝,有多可惜?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特别咨询

Translator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