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搜索站

想搜索任何网站或相关讯息,请把该字眼填写在以下的空格上,然后按Search。
Custom Search

Sunday, March 28, 2010

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

上个星期去下属S的女儿婚礼,华印混血+印度人的模式,很欢喜。
在摆满桌子的婚宴礼堂里,中央走廊摆设了一些漂亮的鸟笼,鸟笼里头有两只小鸟,就像一对情侣在谈情说爱,情意绵绵,还有许多气球在衬托着,很漂亮。


除了迟到的现象比一般华人婚礼严重之外,其他的都感觉很有趣,对健忘而言,婚礼的摆设是根据中式的,就是大家围坐园桌,然后往中间夹菜的那种。不同的是,他们的菜是一早预备在一个银色大盘里,分成6道菜,鸡一道、羊一道,然后虾一道,剩下是枷哩和蔬菜,看起来不是很贵的食物,分量不多,就是刚刚好罢了。


感觉上他们没有华人婚礼那么奢侈,一个晚上八道、十道菜,又鸡、又大虾、又鱼翅的贵东西、吃不完只好丢掉,多浪费。其实作为宾客,健忘觉得,主人家就是一份心意请你来观礼,而你的出席,纯粹是为了祝贺一对新人,或者新人的至亲,至于食物好不好不该是重点,人情还是得照着交情来做,对吧?

在华人的世界里,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对这种事绝对不能妥协,大家搞婚礼的,可以贵的就要搞贵的,不够浪费还要让人抓住话柄,多难看?所以,要就不请,要请就要弄得好看。

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绝对现实,大家对于一场婚礼的重心好像偏了轨道。

好了,话说回来,健忘蛮喜欢婚礼的开场,几对亲属男女先从大门逐一跳舞进场,之后轮到新郎新娘以对舞的方式进入礼堂。难得,有新郎和新娘的舞蹈表演,一点也不怯场,不知道这是否印度人的惯性,相对我们自认为大方得体的入场方式,他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觉,那是...一种积极自信的姿势。

(新郎新娘的很长,要剪接才能植入...稍后再做....)

健忘很是喜欢。

S本身是印度人,嫁的是华人老公,生个漂亮得不得了的混血女儿,戴着华裔的姓名,印裔的样貌,嫁给一个高大的印裔。说起来挺有趣的,这个家庭真的是1个大马的表征,S的老公还有两个兄弟,一个娶了华裔老婆,另一个娶了巫裔太太,S的家婆,也就是老太太膝下三兄弟,把大马三个最主要的民族融和成一个大家庭,名副其实的“都是一家人”。

据S说,这个大家庭庆祝华人新年、屠妖节、开斋节,佳节期间更为融洽。

令健忘佩服的是老人家的心胸宽大,可以容纳百川。要知道,本地有多少父母因为孩子和异族通婚而喊打喊杀,以死相胁?但眼前这位相貌平平的老人家居然不介意社会的指指点点,早在10多20年前便允许孩子的嫁娶自由、宗教自由,多么难得?

放手让孩子去自由选择自己属意的选择,甚至是姓氏攸关,绝对不容易,要受多少异样眼光,多少闲言闲语?

可见这个家庭把孩子的成长放在第一位,面子仿佛并不重要,而在我们所了解的本土华人社会里,有多少人能有如此胸怀?

你能吗?

这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不仅仅开阔了健忘的视野,亦让健忘增加了做人的智慧。

Saturday, March 20, 2010

生命往往经不起一次的撞击

早一阵子,交通部下了后座乘客必须铨绑安全带的条例,警察开始抓,引来很多民众的大力反对,骂声连连。

有人说,绑安全带帮不了什么忙,要死就是要死了。

又有人说,这安全带措施是政府要A钱的缘故,所以想了这些新条列,里头包括安装安全带啦~之类的要求,有旧车者要多花钱。

也有人说,如果要绑安全带,后座就要限制人数,那么很不方便,超过四个人就不能坐了!所以这个条例根本就是多余的!

健忘想,大家看到的都是钱和方便,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到“安全”这个问题? 难怪啦~ 大马没有天灾,对突然死亡的现象并不熟悉,平时也鲜有接触,车祸后平躺在马路上的平冷躯体是别人的,一般人事不关己,己不操心,不会上心。

当有一天事情突然发生时,才来呼天哭地,有何谓呢?

健忘有过两次比较严重车祸的经验,让自己深刻体会安全带的重要性。

第一次是红灯前停车时,后头一辆飞奔而来的超速电单车猛地撞上健忘的车尾,由于速度来得太快,电单车后座乘客没有抓住任何东西,失去重心,整个人飞扑到另一条马路上。说时迟,那时快,一辆巨型罗里从后面驾来,在极速煞车的状态下,还是把那个瓜卷入车底里。

健忘起初还以为那家伙死定了,还好没,不过断了5根肋骨,被送进了医院。

第二次是连环车祸。健忘是前面第一辆,当时是停着的,而后面5辆连环撞,一辆撞一辆,到最后把健忘不断段扯了进这场连环车祸当中。还好,由于当时交通繁忙,大家的速度不算太快,6辆车里都没人死伤。

这种撞法,照理撞到健忘时冲力应该已经很小了,应该只有时速20km吧?但健忘的车还是向前冲了两个车位,车里的东西都掉了,健忘自己也感受到了被撞时的强大震荡和抛力,还好安全带强力拉住自己,身体才不至于撞上驾驶盘。

如果后面来的车时速是70km/hr或以上,而自己又没绑安全带的话,结果可能会不一样,也不会有今天的健忘了。

凭经验来看,健忘认为要后座绑安全带,还不是为了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反什么对呢?难道生命和健康不比钱和方便来得重要么?

我们的生命脆弱得不行,只要狠狠地撞一次就没了,就算少了一条腿、一只手,接下来的日子也会非常难过。

况且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撞人,而是人家来撞你,避无可避的,在那千份之一秒的撞击下,别说跳车,要像戏里演的那么反应都来不及。

健忘想,以下的Movie Clip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警惕,看完以后,可能我们应该想一想接受后座安全带?或者,改变我们的烂旧思维?

记得,生命往往经不起一次的撞击。

Monday, March 15, 2010

回忆鸟话一堆

梁智强的风流事,现在被捅了出来,就像做戏那样,在记者会上又忏悔又哭泣,老婆还激动晕倒。

健忘的朋友看了这则新闻,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我莞尔。

这则让报章连续好几天上头条的新闻,教健忘想起7、8年前,一个女网友W的故事。

W有个拍拖了很长时间的男友,但在一次朋友的介绍之下,她喜欢上一个已经有女友,而且已到谈婚论嫁阶段的男人。两人很投契,她发现对方也对自己有好感,而且彼此的兴趣也很相似。

那男人A告诉她,其实和女友的感情已经很淡了,可是他不能不负责任,因为他的女友很脆弱,他不能抛弃她。他们已经订好了婚期,他肯定会娶她。

可是,A又对W表达了爱意,爱情是盲目地,结果,在一次旅行当中,两人发生了关系,热情缺堤,一发不可收拾。

W对健忘说,自己对男友的爱情已经很淡了,而这个A,正是她很想要的类型,可惜那男的没办法,为了责任,他必须回到未婚妻身边,和她结婚。说到好像多么有伟大,多么有责任感。

我说,A简直是鸟话一堆。

记得那时候健忘对W说,别傻,这种男人丝毫没有责任感,在他满腔无可奈何的叹息下,掩盖的就是他妈的自私自利。

是男人的,爱的感觉没了,若还未结婚,又没孩子,那就得放手。放手,既可以让对方找到真正的幸福,自己也可以从遗憾中解脱,对双方都有好处。这不是道不道德的问题,而是取舍的问题,如果一早知道自己的决定,那就不要拈花惹草,来制造麻烦。

可能放手时会有一些反弹和伤心、激动痛苦的画面,但长痛不如短痛,总不能等到孩子好几个了,才来说自己当年爱上不对的人...结了不该结的婚,生了不该生的小孩?

什么年代了?这可不是50年前,由父母配对的婚姻吧?

都是鸟话,这男的,本来就存心来几炮,赚便宜,若是真的如此深爱,该怎么做,大家心里有数。

如果只是因为可怜对方而勉强在一起,那叫责任吗?绝对不是,那是愚蠢。把一辈子的终生大事不理智地随意处理掉,是更不负着任的行为,既害惨自已,也毁掉另一半的青春,不是吗?

也有可能毁掉孩子的成长过程,会酿成家庭悲剧的。

毕竟,施舍的爱怎可能长长久久呢?

所以,若非那未婚妻很漂亮,就是很有钱,对那男的有利用价值。

健忘的老实话是说了,对方没听进去,后来听说那男的还是娶了未婚妻,女的终究回到自己男友身边,这段情,虽然也算曾经激烈过,但也没啥惊天动地,不齿的是那A的鸟话一堆。

健忘是个亦正亦邪的人,对这种事,却也看不过眼,毕竟事不关己,只好当看戏来看。
对上这样的男人,不止眼睛和耳朵要挣大点,还要用心去理解对方。
说穿了,男人就是爱用下半身思考。

不过,也请不要一支竹竿打翻整船人,好男人,还是很多的。

至于以后,某一天,健忘会不会也变得和天下乌鸦一般黑呢?假道学的话就不多说了,我想,盖棺时再下定论好了。

Saturday, March 6, 2010

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下篇

好了,回到下篇,让我们看看什么是十二因缘。



健忘从广超法师的四圣谛讲记中找到了非常棒的解释,大约,健忘简短的讲述如下:

 - 人为什么会死? -〉因为人有生 

 - 为什么会生?  -〉因为我们过去的所做所为,还有成长过程,产生了业力(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同时也结了缘,所以,我们身上的这些“业有”,推动我们去投胎再生。这个生的原因,是因为有“有”。

 - 为什么有“有”? -〉之所以会有“有”,是我们对我们喜欢、想要的东西和事情做出反应,比如,去看、去听、去讲、去争取等,这种状况,我们称之为“取”。

 - 为什么会有取? -〉取来自于自身的“爱”。爱在这里也可称为贪爱,有两种,一种是对自我的依恋,想要继续生存在这世上;另一种是境界爱,是对我以外的东西产生爱恋而不愿意放下离开。

 - 为什么有爱?  -〉有爱,是因为我们曾经感受过了其中的甜酸苦辣,体会了那种感觉,称为“受”。

 - 为什么有受?  -〉会有受的感觉,当然是因为我们曾经接触过,所谓的“触”,提的不仅仅是皮肤的接触,也可以是所有感官,比如,耳朵听到,眼睛看到,鼻子嗅到,心感觉到等等。

 - 为什么会触?  -〉是因为我们有感觉器官在接手讯息,共六种,也就是眼、耳、鼻、舌、身(皮肤)、与意。前面五个是身体的实际感觉器官,最后一个意包括了心念和感受记忆。 常听人家讲六根清净,六根,指的就是这些。而这六种器官的的接收,在这里成为“六入”。

 - 为什么有六入? -〉六入的根源是“名色”,这名色,讲的是母亲十月怀胎时,胚胎在子宫里慢慢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细胞的繁殖、到胎儿成型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胎儿不只是有物质上的成长,实际上其心灵精神也在成长着,这两个精神与物质共同活动,被统称为名色。

 - 为什么有名色? -〉在未投胎前,死了以后的所谓灵魂,佛教并不称作“鬼”,而称之为“中阴身”。中阴身是人死后化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基于肉体不能用了,但意识依然存在,于是,中阴身会仿照生前的模样,以灵体的形式漂流,并根据生前的潜意识、业力的导向,再去投胎转世,我们称这为“识”。

 - 为什么有识? -〉识是一种灵魂状态。当人死的时候,身体不能用了,但精神(也就是意识)还是存在的,于是只好脱离毁坏的身体,成为所谓的中阴身。中阴身之所以会继续存在和投胎,是受到生前的生活作业(善和恶的业力)与习惯性牵扯,这些业力和惯性的发生,叫做“行”。

 - 为什么会有行 -〉行源自我们的“无明”,无明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无知与迷惑。在我们的人生之中,我们常常不知道怎样做好事、讲好话、存好心,于是,所想的,都被重重的执着、欲望等念头所包围。

    以上,便是整个十二因缘的逆观,在整个过从未间断过的循环当中,我们从没间断地培植“我识”,同样的,我们也就无法摆脱轮回。

    好了,让我们回到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个观点上。

    十二因缘, 讲出了循环的结构,在这结构中形成了人性最初的名色。名色不一定是一张白纸,她是有潜意识的,只是在融入肉体的过程中丧失了记忆,所以要在新生时接受新的教育灌输。

    问题是,每个人的我识依然存在,并得到人类社会的良好培养,不容易自我熄灭。我识本身无善与恶之分,她只是以自我形式继续保留,只在膨胀时导致恶业,收缩时促成善业罢了。

    如果我们懂得怎样处理“我识”,便可以很有效地控制自己了。

    可是,要处理和控制处在于潜在意识的“我识”,谈何容易?

    那可是能够在一秒里飘换过无数个念头的潜在意识,处于清醒状态下尚且无法看清楚,饱受情绪干扰的我们,又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在佛教体系当中,禅修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学会控制我识。

    除了禅修,从外而入的,一次有机会再和您谈一下,或许催眠也是提醒我们潜意识的另一种方法。



    P/S: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若有错处还请纠正。

    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上篇

    昨天偶尔按一下车里的收音机,听到988有个辩论环节,题目是《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健忘真的忘了究竟谁是正方,谁是反方,无所谓,那不是重点。

    有趣的是这个题目。
    这个题相信辩了上千年,从墨子、孔子时代开始,相信都有人在为这个富有哲学深度的题目争论不休,到现在还是没有结果。健忘认为,题目好像错了。

    在这场很逗趣地辩论里头,正反双方各执其词,对人性的善恶举出一些支持要点.

    有人说,人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所以本性本来是善的,但因为外在的因素,比如外来的欲望,或者这个社会大染缸的影响,从而让人逐渐走向歪路,越变越坏。如果人性本恶的话,那又如何制定出现有的,属于善的律法和道德观,来约束这个社会呢?

    好了,另一方的人说,可以从未出世的小孩在母亲肚子里,便开始踢母亲看出,人性本来就是暴躁不安的,是恶的。这个社会之所以会变成大染缸,基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源自于人类的本性本恶;就是因为性本恶,人类社会才会有道德和律法来压抑这种恶根性,俗语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人类如果本性善良,学好断不需要那么久,学坏也应该不会那么快。依此推论,人性本恶。

    究竟谁对?这题目会不会太客观了一些?

    健忘想,其实以上的论题,根本不会有结果,因为,善和恶是行动的果来的,做一件好事和做一件坏事,都是思想反映在行为上的结果,而思想最终选择善念或恶念,也是果来的。

    人性,本来就不具备善和恶的条件,就好像驾车那样,您的方向盘的转向只是一个结果,而因就是您的目的地,这个目的地,源自于您的计划。如此推类,那就是一个因果循环的状况,如果这般推论到原点,人性,本来就无善恶之分,一切的起源,始于“我识”。

    什么是我识呢?好了,写到这里,如果客官您觉得闷的话,就不要读了,去休息好了,毕竟接下去的讨论,会比较严肃。

    我识,白话来说,是自我意识,也就是把“我”这种观念具体化,形式化,从而衍生出你、他、他们。如果没有“我”的存在,还需要分出你、你们、他、他们吗?

    善和恶,都是源自于我识的轻重,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把“我”,也就是自己的得失看得很重时,就会倾向于把一切可能不利于自己的事打倒,或者想要得到更多自己想要的,这种意识,无形中产生了对外的侵略性或防卫性意识,当付诸于行动并导致他人受损时,也就变成了我们眼中所谓的“恶”。

    当我们把自己的得失看得轻时,个人的执著便会变得细薄,会愿意把自己拥有的和别人分享,也不介意自己的损失有多少,甚至牺牲自己来成就他人,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眼中的所谓“善”。

    可以同意吗?

    善和恶,都源自于我识,那我识,又是从哪开始的?佛家有以下的说法,来探讨人性的根源,健忘认为,这是相当深入的一个思想规范,相当精彩:

    佛陀认为,人的生命其实由许多复杂却环环相扣的因果所带动的,简单阐述因果,可以用工业和制造业必须的思想工具“cause & Effect"这个概念来表达,换句话说,每一件事,最基本的,必定有两端,一端是原因,一端是结果。认同吗?

    而每件事的原因,或许并非真正的起源,因此,我们得追溯回去,一步一步地,大概可以用另一个工业探讨工具“why-why analysis"来表征,透过不断的问“why”,来揭开整个行为链的最终根源。佛陀追踪人类的根性,最后发现了十二因缘。

    这十二因缘,解释了人类我识的形成。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特别咨询

    Translator

    Flag Counter